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、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、甘肃省高水平大学。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。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,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,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。
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,占地15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。现设有23个学院(教学部),有68个本科专业。拥有农学、动物科学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,园艺等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;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(草业科学),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。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,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。
学校现有教职工1575人,有国家级领军人才、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人。有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。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0个,其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,全国优秀教师1人,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等。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,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,甘肃省领军人才30人,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7人,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,甘肃省飞天学者25人,甘肃省陇原人才349人,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,甘肃省教学名师、优秀专家、优秀教师25人。
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,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。现有普通本科生17636人,硕士研究生3872人,博士研究生659人。至今,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3万余人,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、陈化兰,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、孙其信、康相涛,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,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甘延太等一大批知名校友。
近五年来,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,到位总经费达6.5亿元,获省部级奖励104项,授权专利2500多项,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,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。目前,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(社会)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,在草业科学、动物科学、旱作农业、设施农业、循环农业、节水农业、林果产业、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。拥有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、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重点实验室1个,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国家林草局高寒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创新中心、工程实验室等平台55个。
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,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。与美国德州理工大学、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、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、马其顿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与国际马铃薯中心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、国际沙棘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研究。先后加入中国-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、“一带一路”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等。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、“中阿高校10+10合作计划”中方成员高校。
在78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,学校秉承“敦品励学、笃志允能”的校训,形成了“勤奋严谨、求实创新”的优良校风。几代农大人弘扬“自强不息、奋发有为”的甘农精神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,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